尿结石(也称泌尿系结石)是泌尿系统内矿物质结晶沉积形成的硬块,可发生在肾、输尿管、膀胱或尿道。以下从成因、症状、治疗到预防的关键知识,结合医学指南与最新临床实践整理而成:
一、尿结石是如何形成的?
主要与尿液成分失衡和生理环境异常相关:
1. 代谢异常:甲状旁腺功能亢进(血钙升高)、高尿酸血症(痛风患者多见)、胱氨酸尿症(遗传病)等,导致尿中钙、尿酸或胱氨酸浓度过高。
2. 饮食与水分不足:
长期高草酸食物(菠菜、巧克力)、高嘌呤食物(动物内脏、啤酒)、高盐饮食;
每日饮水<1.5升时,尿液浓缩,矿物质易结晶沉积。
3. 尿路结构与感染:
尿路梗阻(如前列腺增生、输尿管狭窄)致尿液滞留;
细菌(如变形杆菌)分解尿素,升高尿液pH值,促进磷酸铵镁结石形成。
4. 其他诱因:肥胖、久坐、高温作业(夏季高发)、长期服用磺胺类或利尿剂药物。
二、典型症状:从隐匿到剧痛
突发绞痛:腰部或下腹部“刀割样”剧痛,常放射至会阴部,伴恶心呕吐(结石移动刺激输尿管);
血尿:肉眼可见尿色发红,或显微镜下红细胞增多(结石摩擦黏膜);
排尿异常: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排尿中断(结石堵塞尿道或膀胱出口);
感染征象:发热、寒战(提示继发尿路感染,需急诊处理)。
注意:部分小结石无症状,体检时偶然发现;但长期梗阻可致肾积水、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。
三、治疗:按结石大小与位置分层处理
1. 保守治疗(结石<6mm):
每日饮水2500–3000ml + 跳跃运动(如跳绳10分钟/日)促排;
2. 微创手术:
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:经尿道进入,适用肾/输尿管上段结石;
经皮肾镜取石(PCNL):针对>2cm的肾鹿角形结石,创伤较大但清石率高;
智能控压灌注碎石术:2025年新技术,同步碎石+负压吸取,高效清石且恢复快(3天出院)。
手术选择需综合结石大小、位置、肾功能及患者健康状况评估。
四、预防复发:关键在生活习惯调整
1. 足量饮水:每日尿量>2000ml(尿液淡黄为佳),夏季或出汗多时增至3000ml。
2. 饮食调整:
限草酸:菠菜、浓茶、巧克力;
限嘌呤:动物内脏、啤酒、海鲜;
补枸橼酸:柑橘、柠檬水(抑制结晶);
适量钙摄入:低脂奶制品(结合肠道草酸),但避免过量补钙剂。
3. 控制体重与运动:BMI>28时结石风险升高,建议每日运动(如跳绳) + 避免久坐。
4. 定期体检:
既往结石者:每半年查泌尿系B超+尿常规;
高危人群(家族史、代谢病):年检 + 24小时尿成石风险分析。
五、特别注意事项
夏季高发:汗多尿浓,需额外补水;
术后防复发:清除结石后半年内复查,调整饮食结构(依据结石成分分析);
及时就医信号:持续腰痛+血尿、发热、无尿——提示梗阻或感染,需急诊处理。
总结
尿结石虽是常见病,但通过足量饮水、科学饮食、适度运动及定期监测,可显著降低发生与复发风险。若已出现症状,应根据结石特点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,微创技术现已实现高效清石与快速康复,不必过度担忧。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——今日调整一杯水,明日少受一份痛。